斐林试剂(Fehling's reagent),也称斐林试液、菲林试剂,是一个常用的分析化学试剂。公元1849年由德国化学家赫尔曼·冯·斐林制作出来。斐林试剂能检验出醛基的存在,因此也可以用来测定还原糖。
麦克林提供斐林试剂A/B供实验者选择。
麦克林斐林试剂具有纯度等级高、生产工艺先进、性价比高等特点,能被广泛适用于各类科研项目、研究实验中,欢迎选购。
斐林试剂中的活化剂——二酒石酸根合铜(II)离子的球棒模型
本文通过以下几点阐述麦克林斐林试剂的制备、反应及性质:
1、制备
2、总反应式
3、安全性
4、麦克林斐林试剂产品介绍
制备
通常在需要使用斐林试剂时,会直接在实验室调配。它由两个试剂混合制得,分别是斐林试液A和斐林试液B。斐林试液A为蓝色硫酸铜水溶液,斐林试液B为酒石酸钾钠(或称罗谢尔盐)和强碱氢氧化钠的无色透明混合溶液。两种试液配制方法如下:
斐林试液A:由69.28g的五水合硫酸铜溶于1L蒸馏水中得到;
斐林试液B:由346g的四水合酒石酸钾钠和120g氢氧化钠溶于1L蒸馏水中得到。
将以上两试液等体积混合即可得到深蓝色的斐林试剂。斐林试剂中由酒石酸钾钠离解出来的酒石酸根离子(C4H4O62-)与铜离子(Cu2+(aq))螯合形成双齿配合物二酒石酸根合铜(II)离子(如下图所示),从而防止溶液中的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形成氢氧化铜(CuSO4+NaOH→Cu(OH)2)。
斐林试剂可以用于鉴定含有羰基的化合物是否为醛或酮。试剂中的二价双酒石酸盐负离子螯合物为氧化剂和此检测中的活化剂。将待测试的物质加入斐林试剂中混合并共热,若化合物中具有醛基则会被氧化呈阳性反应,此外除具有α-羟基酮官能团的化合物,其他酮类皆不与斐林试剂反应。
该反应原理是二价双酒石酸盐负离子会去氧化羧酸阳离子,在这个过程中螯合物的中央二价铜离子被还原成为一价铜离子(即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形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此即斐林试剂的阳性反应结果(同为本尼迪克试剂的阳性反应)。反之,没有发生沉淀则为阴性结果;若待测试物质为芳香醛类则不会与斐林试剂反应,而应使用多伦试剂(银氨溶液)进行检测。
斐林试剂因可与醛糖反应(具有醛基)而常用于检验是否存在单糖。另外特别的是酮糖也可以用此法检测,这是由于酮糖类的单糖(如果糖)会与斐林试剂中的碱作用,使之转化为醛糖,进而可以被斐林试剂氧化从而呈阳性反应。因此斐林试剂常用于单糖的检测。
斐林试剂也可以用于检测糖尿病,它可以与尿中的葡萄糖反应。还有另一个用途是把淀粉分解成葡萄糖浆和麦芽糊精(maltodextrin)以测定还原糖的量,也就是所谓的葡萄糖当量(Dextrose equivalent,DE)。
甲酸(HCOOH)在斐林测试中呈阳性反应,在与多伦试剂和本尼迪克试剂的测试中也同样会呈阳性反应,这是因为其易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
在蜂蜜中加入葡萄糖,并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的颜色变化。葡萄糖属于还原糖,在碱性的斐林试剂中会生成醛基,故能使原本蓝色的试剂转为红棕色。
总反应式
醛基与Cu2+ 在斐林试剂中的总反应可被写为:
RCHO + 2 Cu^2+ + 5 OH- -> RCOO- + Cu2O + 3 H2O
加入酒石酸可写为:
{RCHO{}+ 2 Cu(C4H4O6)_2^{2-}{}+ 5 OH^- -> RCOO^{-}{}+ Cu2O{}+ 4 C4H4O6^{2-}{}+ 3 H2O}}}
特性
1、反应结果决定于还原剂浓度的大小,可以析出红色或黄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如果还原剂很少时,产生绿色的混浊液。
2、某些本质上不是醛或还原性糖的化合物(如苯肼、胲、酰肼、二苯羟乙酮和多元酚等)也能还原斐林溶液。
3、水溶性脂肪醛能还原斐林溶液,芳香醛与斐林试剂不起作用。
安全性
试剂中之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所以应注意不要跟皮肤接触。另外硫酸铜属于重金属盐,若误食会造成中毒。
本尼迪克试剂(班氏试剂)作为另一种检测还原糖的试剂,使用较无害的碳酸钠和柠檬酸钠,可以保存更久且更安全。
麦克林斐林试剂产品介绍
麦克林斐林试剂及其衍生产品优势:
1.结构新颖、品种繁多
2.纯度等级高
3.生产工艺先进
4.性价比高
货号 |
产品名称 |
CAS号 |
F829845 |
斐林试剂 A, Fehling reagent A |
- |
F829886 |
斐林试剂 B, Fehling reagent B |
- |
B829848 |
班氏试剂 Benedict's reagen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