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我們的進食時間會影響我們的生物鐘。
人體晝夜不停工作。我們的生物功能遵循24小時的周期循環,或稱晝夜節律,這是由我們體內的生物鐘決定的生理和心理的周期變化。一項最新研究解釋了我們如何重置生物鐘。
反過來,晝夜節律受我們大腦中所謂的主時鐘控制。事實上,“主時鐘”是大腦中一組交互的神經細胞,位于視交叉上核(SCN)。
視交叉上核(SCN)位于下丘腦,大約有20,000個神經元,這是一個較大的腦區,控制體溫、饑餓和口渴。
這項最新研究著重于其中一種生物鐘,研究推遲進餐時間對身體會造成什么樣的影響。來自英國塞瑞大學的研究人員開始觀察推遲5小時進餐對我們體內的生物鐘及其外周的一些晝夜節律會有什么影響。
該研究的第一作者是來自塞瑞大學健康與醫學科學院的Sophie M. T. Wehrens。
正如Wehrens及其同事解釋的那樣,雖然我們知道周期節律、人體新陳代謝、飲食模式及營養之間都是相互關聯的,但進餐時間與周期節律之間的關系還沒有得到充分證實。
這項最新研究成果發表在《當代生物學》雜志上。
Wehrens及其研究團隊召集了10名年輕人進行為期13天的實驗。參與者每日三餐,每餐間隔5小時,從早上醒來后開始進食。最早是醒來半小時后進食早餐,最晚則推遲到起床后5.5小時才進食。
首先讓參與者習慣了早些進食早餐,然后連續6天推遲進餐時間。
所有膳食都含有相同的營養成分和熱量。
Wehrens及其研究小組用一個37小時的“固定程序”測量參與者的晝夜節律。通常包括在持續照明下連續臥床休息。在這種情況下,固定程序包括昏暗的燈光、間隔同樣時間的小零食、減少體力活動以及沒有睡眠。
總的來說,進餐時間延遲對參與者的食欲或嗜睡沒有任何影響。大腦的主時鐘也沒有受到影響。
然而,參與者的血糖水平發生了顯著變化。推遲進餐時間使得血糖節律平均延遲5小時。
“推遲5小時進餐造成我們體內的血糖節律延遲5個小時。我們認為這是由于代謝組織中的生物鐘發生改變,而不是大腦中的“主時鐘”發生變化的緣故。”
正如研究人員所提到的,他們的研究結果表明,有晝夜節律問題的人可以嘗試在特定時間間隔進餐以幫助他們重新設定生物鐘。